浙科奔跑

【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学子篇)】厉害了,同学!多种语言自由切换,翻译开发不在话下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2-05-25

Ta们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收获国家奖学金,Ta们获奖证书一摞摞,参加活动一场场,成绩更是优秀到让你心服口服, 要问Ta们上过那么多门课中,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怎样学好这门课?Ta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触和心得?

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洪柯盈、何丹妮、陈施懿,一起来听听她们怎么说——



英语182班 洪柯盈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说到英语翻译,很多人都会想到张京、张璐等在外交场合临危不乱、速记速翻的口译员的高能名场面,但其实对于我们英语专业在读同学来说,更多接触到的训练和任务是笔译。在学习中,《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让我切身领略笔译的独特魅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让我不仅掌握中外知名翻译家及他们所提出的翻译理论,同时掌握文学、外贸、旅游英语等一系列不同英文文本特征和功能。

很多人都会觉得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过程是英语作为一门专业的全部学习内容和终极目标,觉得英语专业的同学只需要浸泡在英语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断扩充英文词汇,训练听说读写技巧。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课上最先开始锻炼的是中文素养。老师让同学们做关于中国翻译家和译品的展示来让同学们感受国学之美,《跨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这些课程都大有助益。对于中译英,中文修养不好就会削弱对语言的欣赏能力和接受能力,看不到立意之新、结构之巧、辞藻之美,甚至无法理解原文意思。对于英译中,中文的好坏直接就决定了译文的优劣。由此可见,在学习英文的过程中,也不能荒废中文的学习。

这则翻译训练选段中没有什么特别困难或冷僻的词语,大多数同学应该可以大致翻译出来,但最后交出的译文却常常闹出不少笑话,比如将姿态高直接译为“high”,将大家庭译为“big family”。

这些也是我觉得这门课最有趣的地方,老师会着重提出一些同学对抽象词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通过集体的探讨深入理解了这些词的中文内涵,选择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我在译文中用“feudalistic”来修饰家庭,补充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相关背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些为我之后译制杭州亚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带领团队在项目中研究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奠定了基础。

想学好这门课,我建议学弟学妹们除了学透教科书和多做翻译训练之外,还要着重研究一个英文单词在整句话中起到的作用和意思,积累母语者的习惯用语和表达方式,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个单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译文是否是有效输出,能够被目标语使用者所理解,真正做到信达雅。



德语181班 何丹妮 《新德汉翻译教程》

从“技”的层面学习增减词语、拆合句子等具体的翻译技巧,从“道”的层面掌握指导翻译行为的宏观翻译理念和策略,《新德汉翻译教程》不仅让我们从理论上明白翻译是什么、为何翻译,也对我们具体进行德汉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新德汉翻译教程》是德语专业学生经过德语语音、语法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后进入翻译实践的入门课程。德汉翻译虽然实践性很强,但这种实践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要逻辑清晰地学习各类翻译理论,从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步骤入手,并结合诺德的翻译步骤三部曲掌握翻译的目的、理解过程与表达过程的全局认知。

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学会利用平行文章与背景文章、能够按照交际功能划分文本类型、重视语境对确定语义的作用等,都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并在翻译实践中提升自身翻译能力,提高对德语语言独特结构的敏感性,在大量的实例中,树立翻译为一项创造性活动、不应奉行唯一标准的观念。

实践出真知,在翻译课程的学习基础上,我门也会参加一些翻译比赛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我在参加儒易杯比赛时,德译中的原文:

8623

起初我将“intellektuelle Reaktion”简单理解为知识分子,经老师提醒采用符合该历史时期的“文人墨客”的表述;“allesFremdenundUn-Chinesischen”直译为“一切外来的和非中国的事物”,虽无理解错误,在文采上却有待修饰,最终选择了用“舶来之品与异族之物”;“Einigelung”本是隔绝之意,结合语境及历史背景,我选择采用了“遗世独立”一词。在反复的推敲中,我意识到自己因翻译经验不足存在受制于德语的句框结构、表达拖沓、带有翻译腔等问题,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体会到,德汉翻译在实际操作中在确保译文对原文忠实后,便可抛开原文,专攻译文的通顺、流畅和文采,做到精益求精。

学弟学妹们初学此课程时,或许会觉得贯穿在各个章节的翻译理论晦涩难懂,这就需要大家做好前期工作,在预习过程中找出难以理解的要点,后期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章节后的思考题及翻译练习的操练过程中对相应的翻译理论进行消化,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此外,教材中也包含了众多名词术语的德语名称和参考文献,对于学习本课程后对翻译领域有深造意向的同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H184班 陈施懿 《工程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

完成小组项目作业时是不是常常毫无头绪?做课程设计时是不是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整体项目进度是不是常常没法拿捏?《工程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正是一门可以学习项目管理和开发过程中的技能与工具的课程。

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作为电气专业的学生,我会对这门课情有独钟。因为在中德工程师学院,我们专业不仅要学习电气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也是必修技能之一!《工程项目管理与产品开发》也是我们接触到德方教学的第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中的知识具体到用于程序的设计开发流程优化,也可以用到类似工厂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为我们在实习、工作中解决技术类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结构性的项目思维也让我们养成了先规划后行动的好习惯,减少了资源浪费。

在课程中,根据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我们会以小组项目的形式来进行实践。我们小组就以“如何提升学生的德语水平?”为题,以提升中德工程师学院学生课外德语学习兴趣和水平为目标,进行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Projektstrukturplan(PSP,工作分解结构)架构项目的整体流程,通过Mindmap(思维导图)还原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通过Ishikawa-Diagramm(鱼骨图)分析学生目前德语学习的难处等步骤的规划,设计出适合中德工程师学院学生的德语提升方法草案。

而在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通过小组会议,Präsentation(成果展示)等形式与老师进行沟通,再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反馈优化改进项目设计。

项目思维和这些项目管理工具不仅仅只应用于我们所学课程中,在后续编程等技术类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以及毕业设计,甚至于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将有助于理清思绪,更好地设计和展示成果,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举一反三是适应德式教育的关键。

建议学弟学妹们能在生活中能多练习运用这些工具,养成项目思维。此外,课程中也应抓住机会,在过程中与德方教师多沟通,体会“schnelle Durchsetzung der Ziele(做正确的事情)”和“Die „richtigen“ Ziele durchzusetzen mit geringsten Ressourceneinsatz(把事情做正确)”之间的效率差异,理解双方的工作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地址:浙江·杭州市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浙ICP备11051284号